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中,竟争焦点已从产品和服务转向了知识产权。其中,美国的“337调查”以其严厉性和复杂性,成为众多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焦点。
“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被调查进口产品常被冠以侵犯美国知识产权或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恶名,可能被排除出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对进口方的杀伤力之大,堪称美国贸易保护的“原子弹”。近年来,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涉案中企数量居高不下,调查产品多种多样,且有外延任意扩大之势。
企业应对“337”调查的策略:
(一)企业避免调查的策略
1.提升开发与保护能力: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方面的开发能力,;二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例如在国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提高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和保护意识,建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防止“337调查”最直接有效的策略。
2.规避风险: 在产品向国际市场拓展之前,企业要广泛收集与产品有关的知识产权的情报信息,进行相关市场的知识产权调查,确定出口产品是否侵犯美国的有效的知识产权。对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3.专利储备: 国际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是专利。企业应重视自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筹规划相应资源对相关产品、上下游产品和下一代产品的相关自有技术开展研发,以建立稳固的专利储备体系。
4.联盟合作: 积极在美国申请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在知识产权方面避免美国“337调查”。这是一个企业主动适应“337调查”规则、合理利用规则、保护自己在美国销售产品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长期战略。
(二)企业应对“337”调查的策略
1.改变应诉观念: 被诉企业在进行是否应诉的利弊分析时,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要改变畏难、害怕打官司的心理;要摒弃搭便车的观念,改变寄希望于其他企业应诉的想法。不应诉将是损失最大的一种做法,不应诉的做法就意味着败诉。因此,企业不但要积极地应诉,并且要改变应诉的观念,给美国企业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一个清楚的信号,就是中国企业不怕打官司。
2.精准策略选择: 总结有关“337调查”的案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诉策略:第一抗辩的策略、和解的策略、利用反垄断。企业可聘请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特长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熟悉美国司法程序、精通美国法律条款的实际运用、有很强的独立办案能力和参加调查程序的实践经验的称职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是企业打好跨国官司的一个重要条件。
3.专业支持: 被告可以根据ITC认定的侵权绕过相关专利重新设计产品,新获得美国市场。被告还可以与原告谈判获得使用专利的许可,并缴纳合理的许可费。最后,被告还可以与原告谈判成立合资企业,由原告提供专利技术在中国制造产品。
原文链接: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提示——美国“337调查”的应对_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wuhu.gov.cn)